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以生命教學的余老師(by 翁育慈)



瞬間余老師的病都好了,他在病床邊開講,講了快兩小時……
在學生還沒來之前就是病人,學生出現後他就變回老師……

  
  最近在研究所讀書,常探討老師的教學態度與信念,加上因為教師節的關係,特別想念余德慧教授。在余老師身邊有幾次奇特的學習經驗,想把它記錄下來,因為余老師影響著我的學習之路。

進德修業教室裡的思辯
    在東華大學每週一個晚上有「進德修業」課程,不需要繳學費,歡迎大家來旁聽,就是如此開放,所以來了很多非研究生一起來上課。剛開始是余老師自己上課,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不夠過癮,於是邀請了李維倫、林耀盛、蔡宜佳教授一起來上課,每一位都是優秀的學者,教室擠著滿滿的人。
     上課過程非常精彩,有些時候還會進入思辯--大家提出不同想法進行論證。常常講到非常火熱,忘了學校要關門,還好寬寬(李維倫老師的孩子)會騎三輪腳踏車來,提醒大家該回家了。
    上課期間同學的疑惑,余老師總會很認真回答,想辦法講到我們聽懂。老師也很開放的接受其他老師的挑戰,進行學術交流,在交流的過程我們學得更多。也許這就是余老師常說的:要「學術雜交」才會長出新東西。

東華校園散步討論論文
    余老師有一段時間常在校園裡散步,禮安的論文也是在散步中,生出來的。余老師在東華的那段日子非常忙碌,找余老師討論論文進度最好的時段,就是跟著老師在東華校園散步,一邊走一邊討論,老師走得很自在,禮安走的非常喘。老師還說:「許禮安你欠運動,有空就來陪我走路。」過程中說說笑笑,論文也在走路中慢慢長出來了。
    誰說討論論文一定要在研究室裡,在余老師身上你可以看見,隨時都可以討論,不管在哪,寶藏就在他身上,歡迎大家來挖寶。

沒有閱讀書籍的讀書會
    衛生署花蓮醫院安寧病房95年元月成立,余老師親自帶讀書會,但從來沒有指定讀任何一本書。余老師要大家分享每個人這週的大小事,在過程中,老師會信手拈來,補充我們面對的困境中的解決之道。他知道面對這群非學術志工,需要改變教學方式,講我們聽得懂的語言,帶著我們解決陪伴病人的困境。若是沒有親自下田野,余老師就無法貼近這群非學術的志工,但余老師把自己浸在裡面,跟我們共在,說我們聽得懂的語言,及時解決我們的難題。這比讀書還要實用,這就是老師的解惑精神。

安寧病房開講事件錄
    余老師在洗腎之前,有一次因為身體不適住院,因為病床問題,暫時借住在安寧病房。知道余老師住院後,我跟禮安去安寧病房看他;剛走進去時還以為走錯間,還跑去護理站確認。余老師躲在被子裡有氣無力了,顧老師出來跟我們打招呼,後續世明也來了。
   瞬間余老師的病都好了,他在病床邊開講,講了快兩小時,我跟顧老師都有點嚇到。在學生還沒來之前就是病人,學生出現後他就變回老師,余老師在那過程分享了生病經驗,關心病房內的大小事,躺在床上,更能感受生病的滋味,這也是他後續帶志工的使命之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